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为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自然的大课堂,4月7日,农林与服装学院组织相关专业开启“我种植,我管理,我收获之跟着节气去劳动”专业实践课。24级的专兼职辅导员老师们带领主动报名参与活动的学生,在实训基地集合,通过种植——管理——收获全周期劳动,探究农作物成长的“奥秘”。
同学们选好农具并进行分组,老师布置了每一小组负责的任务和对后续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安排,在老师提出的“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的倡议下,同学们来到空地前开始分工协作起来。第一波手拿锄头的同学先上场清除空地杂草,接着手拿铁耙的同学将杂草上土块清理完再放置到一旁后,手拿铁锹的同学立即上场开始翻土,最后手拿锄头的同学将翻好的土块敲碎,并整理出沟渠利于积水的排出。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一边干,一边解释每个流程背后的原因,从最初的不知怎么手拿工具到僵硬的操作到最后的欢声笑语充满空地,同学们收获了劳动的快乐与幸福。
院长李进恩现场演示三锄定植法,边操作边讲解,一锄浅松表土保墒情,二锄深挖定植穴促扎根,三锄覆土压实防倒伏。学生们从生疏执具到熟练起垄,师生一起劳作,种植了小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南瓜等种苗,使原本荒芜的空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田间洋溢着理论落地的实践乐趣。
参与学生感慨,从栽苗那刻起,我们就要持续观察记录温光水肥对作物的影响。这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检验,更让我懂得‘农时不等人的’责任意识。
据悉,本次种植活动是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实现“教—学—耕—研”闭环培养。(文:陶冰清 图:陶冰清 审稿:许咏梅)

编辑:汪俊审核发布:吴何珍